2021年中國通信基站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分析
通信產業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基石,每一次技術演進升級,都會極大地提高信息傳輸效率、拓寬通信網絡服務邊界,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5G時代,通信技術將通過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三大應用場景,實現萬物互聯,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市場規模
通信基站新增數量的變動與運營商資本開支密切相關,隨著5G投資進入高峰期,新增通信基站數量將呈現大幅上漲趨勢。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我國建成5G基站超過13萬個,2020年將建設超過60萬個5G基站,我國5G基站建設預測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20年12月全國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為34.2萬射頻模塊,同比下降45.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發展趨勢
1.5G無線接入網新技術驅動基站及射頻系統技術變革
增強移動寬帶(eMBB)、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和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等應用場景對5G網絡的系統容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系統容量主要由頻譜效率、基站數量和頻譜帶寬決定,與之對應的大規模天線(MassiveMIMO)技術、超密集組網技術和全頻譜接入技術成為5G無線接入網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而確立了基站及射頻系統產業鏈的技術發展方向,實現技術變革。
2.5G驅動濾波器的小型化和輕量化
5G時代,大規模天線(MassiveMIMO)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得單個天線通道數由4G時代的2-8通道,增長到64通道,通道數的大幅增加對射頻系統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將導致射頻系統體積和重量暴漲;以傳統的金屬腔體濾波器實現多通道將會大幅增加鐵塔負荷,也為基站的安裝調試帶來不便,因此對濾波器的材質和設計提出了小型化和輕量化的要求。
3.5G驅動射頻系統和天線一體化
目前,4G基站主流的形態是“BBU+RRU+天線”的形式,而5G基站采用的大規模天線(MassiveMIMO)技術導致基站射頻器件和天線數量及復雜程度大幅上升,通過濾波器與天線集成可以達到簡化基站構成、節約空間和降低運營商維護成本等效果。因此,5G基站將“RRU+天線”的組合形式改進為有源天線單元(AAU)形式,主流形態為“BBU+AAU”形式,具體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G時代,通信主設備商傾向于直接采購濾波器和天線的集成產品,從而要求上游射頻系統供應商同時具備濾波器和天線的生產能力,以及對兩者進行整合的能力。
未來發展前景
1.通信技術不斷發展推動通信基站射頻領域需求增長
5G的核心技術中MassiveMIMO技術和全頻譜接入技術要求基站的天線數量由原來的2至8通道上升到64通道,而每一天線通道都需要一個單獨的濾波器,從而對濾波器需求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也要求濾波器需要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與天線的集成度更高;5G的核心技術中超密集組網技術則要求基站部署密度大幅增加,提高了基站建設數量,從而拉動射頻系統及相關器件的需求增長。
2.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通信產業發展
《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國家戰略規劃,以及多次《政府工作報告》均將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作為核心重點發展領域。在通信技術產業鏈中,通信基站及其核心射頻模塊屬于基礎設施,也是各大運營商最大的資本性支出投向,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將為通信基站射頻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3.5G時代,我國成為全球通信產業的領跑者
5G時代,我國實現了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華為和中興已躋身5G專利和5G標準的第一集團,我國5G建設進度上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隨著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國已成為全球通信產業的領跑者,為國內通信產業鏈的參與者帶來更好的技術環境和市場環境,通信基站射頻領域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將受益于我國全球技術地位和市場地位的提高。